代理品牌

绍兴酒一瓶誉满华夏、香飘世界的好酒

发表时间:2024-01-13 10:42:22 来源:冲调类

  近日,笔者拜读邹赜韬博士“一坛香飘世界的绍兴酒”,邹博士以详尽的史料阐述了绍兴酒昔日的辉煌,为今天绍兴黄酒产业做大做强,进一步坚守文化自信,助力民族文化的复兴提供了重要的史实佐证。

  绍兴,2500年城址未变,是我国首批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,2021年入选“东亚文化之都”。稽山鉴水酝育了天下独步的绍兴黄酒,也成就了名士荟萃的“唐诗之路”。

  1915年,在美国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,会稽山公司前身云集酒坊选送的四坛小京装绍酒,为绍兴黄酒获得了第一枚国际金奖。

  1949年,云集绍兴酒又亮相开国宴会,后又入选“八大”“十八大”名酒。1956年,为提升和确保绍兴黄酒的质量,中央拔款在云集酒厂兴建了“绍兴酒陈贮中央酒库”。

  根据邹赜韬的查证和研究,在巴拿马赛会之前,绍兴酒已引起了外国消费者的广泛关注。

  清朝同治二年(1863)3月,《北华捷报》的一位通迅员写信告诉编辑,说当时旅居在绍兴城内的外国侨人,会买上几坛“Loo Choo”出城犒劳太平军,借之联络感情,那些军士们“非常享受这种酒”。“Loo Choo”,即威氏拼音“老酒”,指的正是绍兴黄酒。

  清朝光绪五年(1879),因受命筹备1880年柏林万国渔业博览会中国馆,法国博物学家福威勒借机前往浙江多地调查采访。“一个月的浙江之旅中,多次品尝了这种酒,总是感觉很好”。根据所获信息,福威勒告诉读者,“随着年份的增长,绍兴黄酒的质量会变得更好,所以珍藏在房窖里的美酒总是被人称作‘老酒’。我很想把绍兴酒带回欧洲。不幸的是,这种酒没办法忍受长途旅行及路上的高温闷热”。因绍兴酒属于酿造酒,酒度低,酒中的营养的东西丰富,加之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,酒的杀菌工艺还不十分成熟,长途运输酸败变质的酒较多。

  在浙考察期间,福威勒还写了《一位博物学家在舟山群岛和浙江沿海的旅行记》一文,文中,他这样介绍绍兴黄酒:“这是一种被广泛饮用的发酵饮料,因浙江一座城市得名,品质绝佳。这种酒装在陶土做成的双耳形坛子内,经由宁波大量外运。绍酒和金华火腿同出一省,后者也是清国很重要的一种农产品。中文有句俗谚:‘绍兴酒与金华火腿,在帝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名声赫赫’。”

  1884年,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卫生博览会上,为答谢参展嘉宾,中国馆举办了一场答谢宴会,席间上了绍兴酒。宴会结束后,《伦敦医学时报》如此报道:“与燕窝羹一起端上来的,是盛在一组小杯子里的热酒,名字叫做‘绍兴酒’,是用大米酿成的”。只是,英国人似乎不太适应绍兴酒的口感,“对于英国人,这酒实在会造成些难以描述的不适感”。有说酒的口感类似“家具抛光剂的经典味道混合着巧克力奶油”,有说“一想到冒着热气的酒水从茶壶中流淌而出,客人们不禁内心发憷。但绍兴老酒到底还是‘压轴’出场了。朋友说它喝着有股‘医院药房的味道’。”

  于是,这些外国记者们在他们的报道中都进行了特别的强调:“这酒一桌点一壶就好,每位客人小抿一口就可以了,那股冲劲实在难言其怪。”

  20世纪上半叶,《》《中国评论周报》等英文主流媒体在刊发新闻时,仿佛已形成了共识,多会不约而同地以“那个举世闻名的酿酒中心”指称绍兴,以致影响到了部分严肃的。

  1938年5月21日,由美国情报部门编制的一份中国抗战简报中,可能是为便于决策层理解绍兴这个不常现身的“小”地名,文中特地注明:“那里因是‘中国银行家之乡’,还有‘中国黄酒产业中心’而闻名于世”。

  早在清朝光绪年间,绍兴酒已大量外销出口,远销南洋、东南亚等国家。这也为绍兴酒后续销往国际市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。

  1958年2月,地处绍兴阮社、隶属于绍兴县工业科的绍兴云集酒厂,在呈报国家食品工业部供销总局天津办事处的一份名为“关于报送产品陈列资料卡片的报告”中提到,该厂生产的“鉴湖牌”元红、加饭、善酿、香雪四款主要品种,随了畅销国内市场,已销往“日本、印尼、新加坡、香港、西德、马来西亚、南洋群岛及各民主国家”。

  1936年7月3日,上海美侨媒体《大美晚报》点评绍兴黄酒品质卓越的“诀窍”:“这种酒具有独特风味,是因为酿酒用水取自绍兴城附近的鉴湖,那里的水绝对没受到矿物质、有机质污染”。

  鉴湖,由东汉太守马臻带领民众围堤修筑而成。有了鉴湖水,绍兴酒才得以天下独步,闻名于此,成为民族文化自信的象征。

  1933年9月,杭州市民向国家捐赠飞机的首航“掷瓶礼”上,国人首次用绍兴黄酒替代了产自西方的香槟。1934年2月,武汉汉口的市民献给国家三架飞机,“掷瓶礼”上,再次以绍兴黄酒替代香槟酒,以示庆贺。当年的3月8日,《大陆报》主笔高度评价中国“掷瓶礼”的转变:“不再是香槟的天下,著名的黄酒终于在今日的庆典仪式里拥有了它当之无愧的地位!”7月9日,美国加州《圣克鲁斯哨兵报》首次向美国普通读者介绍了绍兴女儿酒文化:“在中国绍兴,当女婴降生时,她的父母会贮藏几陶土坛子的顶级黄酒。这些酒会在女孩成亲日,在新房里启封品尝”。

  1889年3月,清朝光绪皇帝大婚,在招待各国使节的宴会上,出现了绍兴黄酒的身影。随后,多家英文报纸先后披露了总理衙门招待宴的酒水安排,其中排第一位的正是“来自绍兴府的酒”。这对那些迫切希望了解中国皇家生活的西方人来说,无意间再一次强化了“绍兴酒就是中国国酒”的文化印象。

  1921年,《北华捷报及最高法庭与领事馆杂志》将绍兴酒与苏格兰威士忌相提并论:“绍兴酒是何等妇孺皆知,芳名远播,以至于对一个中国人而言,‘绍’这个字的意义好比‘苏格兰’对英语世界一般重要”!

  1928年,《绍兴酒酿造法之研究》一书作者周清记载 :“凡绍兴酒行销愈远者,其质愈佳,而尤以销售于北京者为最善。北京为国都所在,中外商贾麕集于此。竞争既烈,适者能成。吾浙名产,赴此销售者,以绸缎绍酒两项为最著。……故查绍酒之销售于北京者,至今已不过二三坊家,吾云集之酒,实都人士所争先购买者焉。”民国时期,云集绍兴酒已成为当时京城人士饮用的最爱。

  1936年10月,艺界泰斗刘海粟为英文报纸《大陆报》银禧特刊里开列专节推荐绍兴黄酒,并毫不吝啬赞美之辞:“中国许多地方都出产酒饮,其中绍兴地区酿造的那种被称作‘黄酒’的酒,几个世纪以来都被视作质量最佳的国酒典范”。

  1887年6月11日,日本《朝日新闻》的一篇调查稿中,详细记载了绍兴酒经陆、海两路行销天津等北方都会的史实。根据报告,日本人考察绍兴酒的目的,是为新研制的“玫瑰露酒”寻求改良参照。当时,天津的消费者反映,同是大米酿酒,“玫瑰露酒”的后劲太重,而绍兴酒的口感温和宜人,饮后不易头疼。报告还附了一张绍酒与“玫瑰露酒”成分化验表。

  1918年7月23日,《东京朝日新闻》中一篇题为“论酒”的文章写道:“说起名酒的出产地,大多数都会列举出日本兵库,法国波尔多以及浙江的绍兴”。其时,绍兴黄酒已被日本人视为心目中的“世界三大名酒”。

  1930年,日本记者、“中国通”泽村辛夫根据他的所见所闻,将有关绍兴黄酒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总结,最后撰成《谈绍兴酒》一文,开篇就对绍兴酒进行了由衷地赞美:“一说到中国的酒,恐怕除去烧酒外,首先所指的就是绍兴酒吧!”

  1943年,在美国《自由》杂志上,一位叫雷塔·兰伯特的作者将绍兴黄酒称之为中国“温和的酒饮”:“如果招待你的是‘绍兴酒’,你大可安心喝上好几小碗。不过如果端上来的是高粱酒,或者‘广东酒’,你就必须小心了,那可是烈酒”。

  此前,寓居浙江的外侨们,早已习惯了端着一樽绍兴佳酿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的逍遥日子。据澳大利亚《昆士兰人报》的相关记载,1930年前后,很多外国友人喜欢泛舟杭州西湖,他们一边喝着绍兴酒,一边饱览美丽的湖光山色。

  1946年,《大陆报》盛赞:“绍兴黄酒是最为风靡海外的一类中国土特产”。绍兴酒,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,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。同年10月,《》解释绍兴黄酒出口兴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“南洋及美国等地华侨,颇多对国内著名之绍兴酒,具有宿嗜”。对此,邹赜韬认为:“万国来客,尝的是绍兴黄酒的一个‘奇’,而浸湿漂泊华侨唇边的绍兴黄酒,或许总是和思乡潸泪一道,述说着中国人的那个‘家’吧?”1947年,《大美晚报》刊文,称绍兴酒是“睡前小酌一壶绍兴酒的日子”。

  绍兴酒,历史悠远长久,品质醇厚,内蕴丰富,是上天赐予的“福水”,是“天之美禄”,是最适合中国人的酒,最符合国人养身理念的酒。

  然,今日绍酒所处之市场地位与其曾经的辉煌历史并不相衬。如何创新发展,重现“越酒行天下”盛况,所有绍酒同仁必须正视历史现实,创新思路,借力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,打造具有绍兴辨识度、中国知名度、世界美誉度的品牌符号,讲好黄酒和绍兴酒的故事,讲好传承与创新的故事,构建起具有黄酒特色的消费场境,与世界共享“诗和远方”,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。

  (作者:杨国军,厦门大学工商管理硕士,教授级高级工程师,黄酒国家资深评委,著有《绍兴酒鉴赏》《绍兴黄酒酿制技艺》《黄酒生产200问》《绍兴黄酒丛谈》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