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色文化

喝自制药酒致“乌头碱”中毒医生:自制酒还暗藏这些风险

发表时间:2024-07-02 15:49:04 来源:红色文化

  自酿、自制养生酒是许多人的爱好之一。最近,浙江一位52岁的大伯因二两自制药酒引发全身发麻、呼吸困难以及严重的心律失常,医生称之为典型的“乌头碱”中毒。

  “口服0.2毫克的纯乌头碱即可中毒,口服2-4毫克即可致死。”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陆远强介绍,乌头碱是剧毒类生物碱,主要经口摄入,在胃肠道内吸收,酒精无法破坏其毒性,服药后10分钟即可发病,中毒过重或抢救不及时,会导致呼吸衰竭或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死亡。

  乌头碱中毒能够最终靠血液化验等方法检测出来。正常的情况下,发生“乌头碱”中毒,患者会有以下表现:

  神经系统表现:口舌及全身麻木,头晕,眼花,视物模糊,重者躁动不安,肌肉强直,抽搐,意识不清甚至昏迷。

  循环系统表现:由于迷走神经兴奋,心肌应激性增加,可有心悸,胸闷甚至心跳骤停。

  截至目前,针对乌头碱中毒没有特别及时有效的解毒方法,主要的抢救措施是洗胃、导泻、补液和血液灌流等方法加速毒物的排出,阻止吸收,根据临床心律失常类型来对症用药。陆远强提醒,如果出现中毒症状,建议立即拨打120求救,无论轻重均需在医务人员专业指导下进行救治。

  其实,除乌头碱类药物外,还有人使用雄黄、马钱子、含有虫类(蝎子、蜈蚣、水蛭等)的中药材等自制药酒,也存在极大风险。天津市疾控中心曾提醒,自制酒有几率存在甲醇超标、杂醇油和糠醛超标、细菌污染、容器易爆炸等一系列健康安全隐患。

  甲醇是一种无色、透明、略带酒精气味的液体,常人很难分辨。酒在发酵过程中,甲醇的产生是必然的,但正规酒厂有专业的操作的过程降低甲醇含量,保证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,而自酿过程中往往无法控制。

  甲醇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,摄入5-10mL(甲醇密度按0.79g/mL计,换算成质量为 3.9-7.9g)就能导致失明,致死量为143mg/kg体重,一般人体摄入10g就足够致命。我国对白酒甲醇含量的指标有严格的规定,例如,白酒(粮谷类)中的甲醇含量0.6g/L。

  杂醇油和糠醛也是酿酒常见的副产品。杂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,含量过高会感到“上头”,有麻醉性,明显地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,会造成头痛、呕吐、咳嗽和腹泻,并伴随有神经和视觉障碍。

  糠醛主要来自于小麦麦麸等酿酒原料,由于沸点高,蒸馏时不易逸散,“自酿酒”多采取去除酒头、酒尾的方式,以降低糠醛的含量,以此来降低对人体的危害。由于设备、工艺的限制,“自酿酒”很难完全去除糠醛。糠醛的毒性相当于乙醇的83倍,毒性仅次于甲醛,临床症状有烧灼感、头晕、意识丧失等。

  “自制酒”发酵过程中,会将糖类等物质转化为酒精,由于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气体,气体在封闭容器中积累,产生压力,一旦超过容器的承受限度,容器就会被炸开。因此,家中自己酿造酒时,都会留出空间、盖子拧松以备发酵。盖子拧松的程度不好掌握,尤其是初次尝试的人群,盖子过松会导致密封差,细菌、空气进入容器导致变质腐烂;盖子过紧或忘记放气则会导致爆炸。

  相比酿酒副产物含量超标,细菌污染是常常会出现的问题。自制酒由于酿酒环境、设备有限,单纯用开水煮容器的方法并不能完全消灭微生物,酿酒原料中的糖类为酵母提供适宜的营养,也为其他细菌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。